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康复医学中心是太和康复院区垂直管理科室。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的优质资源,以ICF为基本框架,以CARF理念为指导。是总部下派专业医疗人员最多的科室。其中36名医护技师常驻,知名康复专家近10人定期来院区坐诊,查房,讲学。目前人员共计70人。拥有一大批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的医疗专家。目前医师队伍中博士3名、硕士生8名、高级职称9名。还拥有经过国内外专业康复机构严格培训的康复治疗师及康复专科护士。是综合性三级医院临床专业科室。是省市康复医学重点专科。
康复中心面积约6000平米,开放床位100张,设置有神经康复中心病区及骨科康复中心病区。设有现代康复、传统康复、养生水疗三大康复治疗部,下设15个治疗组(康复前移组、PT组、OT组、ST组、心理治疗组、针灸治疗组、推拿组、养生水疗组、理疗组、假肢矫形组、盆底康复组、眩晕治疗组、心肺康复组、血管病康复组、儿童康复治疗组),拥有专业康复治疗师30余名。
中心拥有国内外尖端、先进的康复评估和治疗设备,如肌电图、经颅电(磁)刺激、吞咽电刺激仪、上肢机器人、手功能训练系统、天轨步态训练系统、四肢联动、神经网络重建系统、平衡及前庭功能评定及训练系统、心肺运动试验设备、振动式物理排痰仪,肌骨超声,射频、三氧治疗仪等,康复设备种类达200余种。将现代康复技术与临床医学、中国传统医学、康复工程学紧密结合,运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文体疗法、语言矫治、心理治疗、假肢矫形器装配、康复护理、微创介入手术、职业训练等多种先进手段,结合传统针灸、推拿、熏蒸、中药外治等为各类患者提供从急性期抢救、早期干预到后期康复医疗的全面服务,同时顺应国际化康复新模式开展了康复前移业务,按照临床-康复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将康复深度融入全院临床各个学科,开展治疗前移、早期康复、快速康复。主要开展脑卒中、脑外伤康复,脊髓损伤康复,盆底康复,眩晕病康复,骨关节与运动疼痛康复,颈腰椎病康复,儿童康复,风湿病康复,老年病康复,肿瘤康复,心理睡眠障碍康复,工伤评定和职业康复以及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糖尿病、消化系统等脏器疾病的康复。
神经康复中心开放床位50张。太和总部李海峰等康复专家每周定期坐诊、查房、讲学。总部一大批医护技骨干长期派驻神经康复中心,科室实现了与太和总部康复同质化的诊疗水平,设有高级脑功能组,脊髓盆底康复组,周围神经组,疼痛康复组,眩晕康复组,风湿病康复组等专业分组。
新院区运营以来,神经康复中心顺应国际康复先进理念,倡导“以患者为中心”,实行康复治疗小组工作模式,在康复医师的牵头和主持下,由运动疗法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理疗师、假肢矫形器师、康复护士、传统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康复评定师等专业人员共同组成康复治疗小组,围绕每个患者分别进行初、中、末期康复评定,根据他们的运动、语言、认知、日常生活、职业能力等不同情况,确定训练计划和康复目标。各临床和治疗科室医护人员围绕训练计划和康复目标,认真贯彻全面康复的理念,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对病人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及训练,力求使患者身心功能得到科学、系统有效的补偿、改善、重建以及最大限度地恢复,减少和防止残疾的发生,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病人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深受患者及家属好评。
医道承太和,康复济苍生。作为太和医院康复院区垂直管理科室,与其全面对接,紧紧跟随其发展步伐,共同前进。神经康复中心全体员工将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满意为标准”的宗旨,为家属分忧,为家庭减负,为每一位患者掀开人生旅途的美好新篇章。
科室主治疾病:
(1)神经系统疾病:脑梗塞、脑出血、脑外伤、脊髓损伤、帕金森病、儿童脑瘫、周围神经损伤、面瘫、肌张力障碍等疾病的康复。包括肢体无力运动障碍、麻木不适感觉功能障碍。吞咽、言语、气道、尿便、睡眠等功能障碍的康复。慢性意识障碍、昏迷的康复。
(2)疼痛性疾病:神经性头痛、偏头痛、颈椎病、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顽固性腰腿痛、三叉神经痛、癌痛、带状疱疹痛等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等。
(3)眩晕的规范化诊疗:耳石症的复位、颈性眩晕、精神心理性头晕、前庭神经元炎、前庭阵发症等。
(4)风湿类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病。
(5)痛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糖尿病足等。
(6)盆底康复及男性健康管理:尿动力检测、各类尿失禁、尿潴留、男女盆底疾病、性功能障碍、便秘等。
(7)认知心理疾患康复: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睡眠障碍、更年期综合征、焦虑、抑郁等的评定与治疗。
(8)老年病:心肺康复、骨质疏松症、便秘、呃逆、肿瘤等。
(9)血管病康复:动脉硬化、血栓类疾病康复。